港孩1.0
嚴格來說,我也算是第一代的港孩,堪稱港孩1.0。
生於七十年代,父母皆為中學教師,有樓有車,屬小康之家。自小由本地鐘點女傭照顧的我,生存能力低(如到初中才懂得「呻鼻涕」),責任感全無,倚賴成性,目光如豆,獨立思考欠奉。
後來在大學時代參與和組織了不少學生活動,又經歷六四,才不知不覺間培育了一份離家出走的反叛。所謂「離家出走」,並非字面上的離開,而是一種對權力的質疑,和對獨立的渴求。
大學畢業後,離開了老家和朋友租住舊式洋樓(魚涌那些一排過的舊樓),打工自生自滅。一路走到今天,算是成功轉型。
父母經濟許可,必然會厚待孩子,在我成長的年代如是,更何況在今天?所以,造就港孩的成因不難理解,「港孩」更很可能是一大部份現代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,問題不大。關鍵的,反而是他們在這過程中有否發生「離家出走」的突變。
曾聽過現在有些三十多歲已婚者仍寄居老家。當然,在樓價物價高企的今天,自立門戶談何容易?何況節儉是美德,省錢何罪之有?但換轉是我,未結婚已巴不得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,要是租屋又何妨?1.0與2.0的分別,可能在於有沒有那份「離家出走」的衝動。
司徒華先生走了。一日他遺願未酬,一日棒子還是會傳下去。但若這棒子傳到港孩2.0,它又會否太沉重,最終如石沉大海,不知所蹤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